中评社福州8月6日电(记者 黄博宁) 8月5日,首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于福建师范大学举行。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福建社科院研究员刘登翰在论坛上发表了以《民俗文化的传承交流与发展》为题的演说,他指出,两岸的民间文化交流是主要以“俗文化”的形式进行的,而人们血缘的承同、文化的认同乃至对民族的认同、国家的认同也最先在这里奠定基础。
据刘登翰介绍,在做闽南文化的研究时,他体会到,闽南文化包括雅文化和俗文化,真正具有特色的是俗文化。而提及雅俗,大家容易认为雅文化是高的,俗文化是粗浅的,低级的,这种分类虽然形象,但是并不科学。
他指出,相对于俗文化的下沉性,和民间性,雅文化有着浓厚的上层色彩,二者互相依赖和渗透,并不排斥。雅文化源自于俗文化,雅文化作为上层的意识形态又对于俗文化起着制约、规范和改造的作用,使俗文化不至于超越道德规范界限。二者所形成的文化结构并不具有对立性,是文化存在的两种形态。
刘登翰指出,可以说,两岸的民间文化交流是以俗文化的形式进行的,台湾是个移民区域,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传到台湾,并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俗文化是以移民自身为载体,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对血缘的承同、文化的认同乃至对民族的认同、国家的认同也最先在这里奠定基础。
在当前的文化讨论环境中,比之于之前,虽然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两岸文化交流还是存在障碍。但是“见了祖宗要拜,这个是没有政治隔阂的”文化交流的最大公约数是存在于此的。
而文对于化传承的问题,刘登翰说,文化传承从来都不是全数相承的,受到当下文化环境的影响,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是在不断变化的,因为有太多因素可以带来文化的“变异”了。而文化传承的当代性是带来文化现代性转型的重要因素。这种文化传承同样存在于留存在民间的俗文化中,可以肯定的是民俗文化也需要不断的提升和发展。
(来源:香港中评社2013-08-06星期二首页->> 两岸专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