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评社】袁勇麟:挖掘重点项目 打造闽南文化品牌?

发布者:陈亮发布时间:2015-08-28浏览次数:30

    中评社福州828日电(记者 黄博宁)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院长袁勇麟日前在第三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上表示,闽南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创新应该要处理好几对关系:一是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要有选择地进行闽南文化的保护性开发,同时注重对开发项目的跟踪与持续性研究;二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三是政府主导与发挥民众主体作用的关系,目前进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过程中,政府扮演了主要角色,但如果忽视民众参与的主体性,就无法盘活闽南文化的内在机理。
  他认为,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还需重点挖掘特色项目,精心打造和宣传闽南文化品牌。
  (一)以节庆为契机,复苏闽南文化民俗
  闽南地区民间信仰繁多,主要有妈祖信仰、清水祖师信仰、保生大帝信仰、关帝信仰、陈元光信仰等。这些传统民俗文化的保存需要依赖现代新元素的包装和带动。以世界闽南文化节为依托,辅以国际木偶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妈祖文化节、郑成功文化节、保生慈济文化节、国际南音大会等节庆活动,在闽南传统祭祀、民俗文化等仪式基础上,加入音乐舞蹈、戏剧戏曲表演、文化观光等现代元素,形成融习俗、宗教、表演与艺术为一体的传统创新型节庆,增加了传统民俗的视觉价值和传播价值。
  (二)以建筑为带动,繁荣闽南文化旅游
  旅游业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一个朝阳生态产业,闽南文化完全可以在旅游产业中实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可以选择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为完整、自然生态环境基本良好的街道、社区、村落、院落,作为重点区域进行保护、建设,并辅以“一带一丝路”的旅游景点,策划闽南文化旅游项目,将建筑资源、景观资源转化成具有较高经济、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产业。如海沧区新埯村、集美学村、伊斯兰教风格建筑、南安郑成功文化园、安溪茶博园等,使文化成为旅游主旋律。游客来到旅游景点,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吸引,更多是被该地特有的民间文化、民族风情所吸引,以社会发展保障民族民间文化保存的良性循环体系。

    (三)以新媒体为载体,创新文化传播路径
  传统文化的创新不能仅停留在内容层面,更需重视传播媒介的路径开发。首先可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载体推送图文并茂的简介和小视频,用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让年轻人、台湾和海外侨胞随时可以接触到闽南文化的精髓。其次,应致力于将闽南文化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大数据库,把图书、期刊、报纸、音视频、图片等文献整理入库,成立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闽南人物库、闽南文史资源库、地方戏曲库、闽南族谱库等,确保闽南文化研究资料保存完善,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获得资源共享,实现传播最大化。
  传统文化的保存与发展,并不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立,只是民族民间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还未起到应起的作用,它的潜力是很大的。通过“大闽南”文化的整体建构与各地特色闽南文化的重点营销,经由纵向的资源整合及横向的精品开发,形成“点”、“线”、“片”、“面”、“网”层层扩张、带带互动的丰富完整的“大闽南”文化生态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