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评社】刘传标:闽台宗族文化是不可或缺介质与纽带

发布者:陈亮发布时间:2015-08-27浏览次数:31

    中评社福州827日电(记者 黄博宁)福建社会科学院刘传标在第三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上表示,闽台“草根性”宗族文化,是两岸交流“不可或缺”的介质与纽带,也是福建独特的资源。
  而鉴于目前闽台宗亲之间的交流处于“族谱展示、谱系对接和联谊性参访等”浅表层面,当下应加强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鼓励与支持各姓氏做好各自宗亲迁徙台湾的摸底工作,摸清各姓氏宗亲迁徙台湾分布情况,疏理闽台各姓氏根脉关系,发掘与总结宗族文化内涵,实现闽台宗亲之间的“源流研究”与“宗族优良文化”发掘与弘扬的新突破。
  二要全方位开展闽台各姓氏源流及迁徙史疏理与研究,进一步开展闽台各姓氏源流、家乘和宗祠文化的研究,将闽台的个别姓氏族谱对接,拓展为福建与台湾各姓氏宗族历史与文化的对接,重新谱写“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发挥血缘“同根同祖”的张力以降低歧异、消除隔阂。
  三要加强闽台宗族文化资源的整理与出版,充实闽台宗族文化根基,壮大宗族文化在社会管理与伦理规范等方面的影响力。文化的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根。没有文化上的认同,就很难有民族的认同,国家的认同。宗族认同是文化认同的基础。闽台都是“移民社会”,福建的多数居民是唐末以来中原等地的迁徙入闽,而台湾的多数居民则是明末清以降从福建的再迁徙入岛的。闽台地区的家族文化成为中华文化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借助家族与家庭教育而获得传承,家族与家庭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与发扬光大的重要载体。家族文化对闽台社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闽台宗亲认同的重要纽带与标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成为“闽台一家亲”不灭的基因。强化宗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和利用,回应“乡愁”,重新建构闽台民众的共同价值观和命运共同体。
  四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闽台“敦宗睦族”交流活动,发挥宗族力量的自我操控、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当前各姓氏宗亲交流活动中,普遍存在“活动经费缺乏”,出现“心有余而财力不足”。为此有必要通过设立“闽台宗亲交流基金”,以支持闽台各姓氏的源流研究与文献整理活动;资助民间对台合作交流活动,扩大民间对台交流合作的广泛社会基础和平台。

  五要营造闽台宗族事务共同参与机制与氛围。闽台血缘同脉,各姓氏宗族事务要共谋共筹,才能重续血肉相连的亲情,才能共同传承与弘扬宗族文化中的优良因子,发扬光大。要在闽台间常态化宗亲的交流渠道的基础上,加强宗亲内部事务与管理方面的勾通与协作,增进两岸人民宗亲间相互了解,化“根脉关系”优势为对台交流合作优势,化解矛盾隔阂,促进和谐融合。